在辽沈系列防御战役中,有一场战斗尤为著名,那便是塔山阻击战。这场战斗是所有战役中持续时间最久、规模最大、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。我军在塔山坚守了6天6夜,面对国民党“东进兵团”的猛烈进攻股票114在线配资查询,他们始终无法逼近塔山一步。此役成为了中国战史中的一段传奇,永载史册,令人铭记。
然而,在塔山阻击战打响之前,我军的一位名将却下达了一项令众人费解的命令,他命令部下拿来一门迫击炮,将炮弹打向自己部队修建的防御工事,顿时把在场的营长吓得不知所措。那么,这位神秘的名将究竟是谁?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工事开炮呢?
塔山虽然名字中带“山”,但实际地形并不高,海拔仅为60米,算不上什么战略高地,甚至没有天然的山脉可以依托。塔山的地势平坦、开阔,没有一座真正的“山”,而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名叫塔山堡的小村落,附近并无天然的防御条件。然而,这里却是葫芦岛通往锦州的关键所在,国民党军想要支援锦州,必须经过这片区域。因此,塔山的战略地位异常重要,谁控制了塔山,谁就掌握了锦州的命运。
展开剩余83%在这种情况下,毛主席对塔山给予了极高的重视,强调一定要阻止敌军的进攻;而蒋中正也不会轻易放弃,他派出了侯镜如指挥的“东进兵团”前往塔山,并下达了“拿不下塔山,军事法庭见”的死命令。
由此,一场严峻的阵地战拉开了序幕。由于敌我双方的距离接近,无法充分发挥我军的机动战优势,这注定了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。在东北战场上,只有胡奇才这样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指挥官,才能担此重任。早在新开岭战役中,胡奇才便表现出色,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,得到了林总的高度评价。1948年10月6日,林总专门指令胡奇才赴塔山指挥防守,并再次强调:“必须坚守塔山,若敌军突破半步,提头来见,否则锦州就危险了。”
接到命令后,胡奇才立刻带领四纵队前往塔山,他深知塔山地势低洼,没有天险可依,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感到意外——塔山一片空旷,除了塔山堡这个小村外,几乎没有任何防御条件。他不禁思索,为什么这里会叫“塔山”呢?
不过,胡奇才并没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,他迅速指挥部队开始修筑防御工事。既然没有山,那就得依靠自己动手。他下令部队在短短两天内完成了一道横跨塔山堡、白台山和高桥的防线。塔山堡成为了防守的核心,只要守住了这里,战斗就算成功一半。
10月7日,为了检查工事进展,胡奇才亲自来到了阵地。在看到工事的修建情况后,他认真地询问了营长,想知道工事是否牢固,能否经得起敌人的攻击。营长信心十足地表示,工事已经按标准完工,并且经过了几次加固,完全不必担心。
然而,胡奇才却做出了让大家吃惊的决定,他命令将一门迫击炮开到阵地前,让营长撤离,准备向自己的防线开炮。营长看到这情形大为错愕,不解地问道:“司令,您是要炸自己的工事吗?”
胡奇才神情严肃,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!不是说保证修建得完美吗?那么就用炮火检验一遍!”他随即指挥炮弹落下,顿时炮响如雷,烟尘四起。等烟雾散去后,原本坚固的工事竟然在炮火中出现了一个大洞,周围的泥土也纷纷脱落,营长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。
胡奇才的怒火瞬间爆发:“你们辛辛苦苦修了这么久的工事,结果连炮火都挡不住!这样的防线怎么能打下去?!”营长心情沉重,低下头不敢直视他。胡奇才看着在场的官兵,语气更加严厉:“敌人的武器远比我们强大,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坚固的防线,怎么能抵御住敌人的进攻?你们要记住,这场战斗关乎锦州的得失、东北的解放,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!”
听到这番话,所有人都纷纷表示要重新修整防线,保证工事坚不可摧,确保万无一失。营长带着队伍开始加固工事,恢复施工,誓要修建出一条真正能够抵挡敌军的防线。胡奇才则根据阵地的实际情况,调整了驻守人员的分布,换下了一些不太合适的战士,确保防线更加牢固。
10月10日,塔山阻击战正式打响。敌军不等天亮就开始猛烈进攻,派出了号称“赵子龙师”的精锐部队。然而,无论他们如何进攻,都被我军顽强抵挡住,每一次进攻都被我军一一击退。经过一夜激战,敌军再也无法进攻下去。
天亮后,我军检查工事,发现除了少量弹坑外,工事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坏,依旧坚固如初。接下来,敌军再次发动了空中轰炸,但我军在胡奇才的指挥下始终坚持防守,并开始挖掘单人掩体,减少伤亡。经过连续几天的拉锯战,东进兵团始终未能突破塔山防线。
直到10月15日,我军成功攻入锦州,塔山阻击战最终胜利。虽然我军为此付出了700多名战士的生命,但他们的英勇奋斗和不屈精神,永远铭刻在塔山这片土地上。
1955年,因在塔山阻击战中的杰出表现,胡奇才从少将晋升为中将,授予了他中将军衔。如今,塔山已经成为英勇战士们的安息之地,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,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。
当然,胡奇才的贡献也无法忘记,正是他在战前对防线的严格把关和亲自检验,才有了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,留下了这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。
发布于:天津市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