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★☆ 朗读:张奕润☆★在线配资知识
原文 推荐
《喜晴》
范成大
窗间梅熟落蒂,
墙下笋成出林。
连雨不知春去,
一晴方觉夏深。
【译文】
窗户之间的梅子熟了之后落了下来,墙下的竹笋长成了竹林。
雨不断地下,晴起来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春天早就过去,已经进入夏天很久了。
美文 赏析
01
作者介绍
范成大,字至能 ,一字幼元,早年自号此山居士,晚号石湖居士。中国南宋时期官员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
展开剩余70%范成大素有文名,尤工于诗,风格平易浅显、清新妩媚。诗题材广泛,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。与杨万里。陆游、尤袤合称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(又称“南宋四大家” [5])。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,到清初影响更大,有“家剑南而户石湖”的说法。此外,他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,与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。
范成大曾长年在各地任地方官,周知四方风土人情,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。例如他描写民生疾苦的诗,继承了唐代杜甫及元、白、张、王新题乐府的传统,且以写法新颖生动而别具一格。
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。 他在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,把自己在沦陷区的见闻感触一一记之于诗,主要内容是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,中原人民遭受蹂躏、盼望光复的情形,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。
范成大创造性地把田园诗中士大夫的隐逸情怀,农民的劳作生活及其种种疾苦两个传统合为一体,全面、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。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,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。钱钟书在《宋诗选注》中谓之“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”。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。
02
创作背景
该诗作于南宋淳熙元年(1174年),范成大任静江府(今广西桂林)知府期间。
诗中“连雨”的描写,与范成大此前出使金国、任职静江府等仕途经历形成互文,折射出文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。
03
作品赏析
《喜晴》是范成大创作的一首六言诗,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。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的初夏小景,全诗于平易中见深意,含蓄蕴藉,耐人寻味。
诗人选取窗前梅熟、墙下笋成的细微变化,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,同时借助“连雨”与“晴天”的对比,巧妙地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与惊喜。诗中虽无浓墨重彩的渲染,却通过“不知”与“方觉”的情绪转折,将诗人从懊恼到豁然的心境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充分体现了范成大诗歌的清新自然与深邃内涵。
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在线配资知识,体现了范成大诗歌平易浅显、清新妩媚的风格。
发布于:北京市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